如何开好新员工座谈会?

记得前几天看到论坛上一个问题,一位培训岗位员工困惑领导下派的“新员工座谈会”如何着手?既要有行动还要有效果,既不能尴尬还需要有结果,难办!今天就我工作中常用办法,做个小分享。

一、清晰目标

1、明确目标群体:新员工/入职周期短于1个月员工

2、活动目的:通过新员工了解员工声音,用于校正招聘标准、员工文化生活、公司的优势和不足。(大概这三类,定位准一个,依据问题进行设计活动内容)

3、实施周期:月度/季度/半年(不同周期主题策略不同)

4、充分准备:入职提醒、活动开启前邀请、活动开启前直属管理者邀请及师父指定、职业规划、员工岗位说明书、员工转正目标等;

二、行动策略

以入职一个月以内员工座谈会为例,既覆盖新员工未被公司环境同化,也可以考虑到外部视角看公司各项措施,同步兼顾人才招聘画像的修正。

1、定标准,制度化活动

我们知晓无规矩不成方圆,而法律是标准内的遵守明镜。企业内的活动也是如此,固化活动周期,固化活动流程,这样才能形成企业内文化标志,从而让新员工感受到不同及外界的差异。

2、流程化,打开氛围的细节

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,那就再加一个砝码,固定化流程。什么意思呢?

在标准的时间内明确活动内项目流程,如:

1)场景准备:我习惯于圆形或半圆形座椅摆放,这样会形成一个谈话的场域,从而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;

2)熟悉的陌生人,开场介绍:打开座谈会氛围的起步,互相介绍,如左边同事介绍左边,依次介绍,同步开场前有介绍关键词的获取,并提炼三句话,用于介绍身边熟悉又陌生的人。

3、体验感,增加参与度

1)色彩纸条不可少。

无记名小纸条,可以张贴到墙上,并解读分享。

我常用红、黄、绿三色便笺纸来引导新员工进行问题的描述,既可以收回来发言的方向也给其思考空间。如,红色代表不喜欢/改进店;黄色代表对公司的第一印象评价,即我眼中的公司是怎样的?绿色,是希望更是喜欢,是新员工眼中喜欢的地方。

2)发言逐一论。

分享过程就是讨论热潮,整个环境中,衔接了开场后的破冰,引导了新员工的参与感,给他们一个讲话的勇气,这是可以获取信息的关键,只有张开嘴才能听到声音。退一步来讲,即使没有张开嘴,仍是可以从破冰后的神态中察觉到一些敏感的关注点。

4、“自己人”,破冰后的畅所欲言

1)角色切换,主持人作为观察者,有一定的引导角色,更多的是旁观的观察,同时若主持人具备亲切力,效果会更好。

2)多讨论,加分享。带着问题去讨论,给予时间去思考,挨个分享更欢畅。

5、人物志,榜样的力量

1)管理者榜样分享;

以管理者成长,为主题的分享,让新员工感受到“我也可以”,对管理者没有面具的认知,在工作相处中更融洽。

2)绩优员工分享:从小到大我们身边都有着各种优秀人物,就如家长嘴里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听听别人家孩子的努力,从而短期内找到奋斗的方向。

6、目标感,职业道路需规划

1)职业规划课,附加岗位说明书;

清晰的岗位规划规划分析,就业辅导,同步附加一份纸质版岗位说明书,才能时刻给新员工目标,避免成为迷茫的敲钟人。

2)IDP发展计划要明确。

通过职业规划课,进一步设定新员工的个人发展计划,从而通过关键时间、关键事件、获取帮助,辅助新员工更快成为合格员工。也为直属管理者提供各一份员工辅导需求。

7、仪式感,意愿的启动

1)师父带徒弟

学习的成功是老师的引导,同理,公司内推动师父带徒弟机制,从而激发师父、徒弟两者的内在驱动力,而拜师仪式的宣誓则代表着契约,对双方都是激励也都是责任。

2)目标公示榜

士优则榜,每周进行IDP目标进度榜单公式,激励于鞭策,让目标看得见。

8、复盘,持续校正方长远

活动结束当日内做复盘,若有企业公众号或群,记得整理成文做宣传,持续的宣传增强活动的效用,同步增强管理者的配合、重视度,这才能可持续循环。同步对员工表现即时反馈给对应管理者,用于下一步团队人员架构设置及人才发展需求。

总之,先明确目标群体及核心解决目标,通过核心目标设置制度化活动,活动的核心是发言、意愿启动、目标感、仪式感,如此才可有效地培养并塑造新员工的企业价值观,才能降本增效地解决人才需求问题。